每个人的心灵深处,都有一颗文学的种子。它伴随我们一起成长,分享着我们的快乐,抚慰着我们的忧伤。你要相信,它会在某一个美丽的日子,悄然萌芽,粲然开花,巍然成树,让你学会欣赏自然,赞美生命,珍惜美好,把人生的每一天,都活得真实而充满力量。——湘女
“太阳鸟”播下“金种子”
湘女老师,本名陈约红,湖南长沙人,现居昆明。
湘女老师是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,“太阳鸟作家群”命名者吴然先生播下的一粒“金种子”。
吴然先生认为她的散文自然,优美,质朴,真实,这些都是儿童文学所具备的重要要素,她的生活、性格、文笔,也更适合于儿童文学创作。在吴然先生的鼓励下,湘女老师厚积薄发,于2000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,将她的《滇池》杂志编辑生涯与个人创作生涯完美结合,既甘为人梯,给予无数作者希望之光;又勇攀高峰,自己也不断创作,成长为一棵大树,四季流光,照亮了无数颗童心。
湘女老师这粒“金种子”,经过不懈努力,开始破土萌芽,在《儿童文学》等刊物发表小说、散文若干。在2025年,她又实现了《小野花的梦》(希望出版社2025年3月第1版),获金种子大奖作家称号,完成了《好想长成一棵树》这一人生宏伟愿景。
“梦想是生命之花,只有勇敢追求,才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。” (罗曼·罗兰语)
湘女老师一路披荆斩棘,斩获冰心文学奖、青铜葵花奖、《儿童文学》金近奖、“云南文化精品工程”奖、云南文学艺术奖等奖项,堪称《驿路传奇》,是名副其实的《小马将军》。她还著有《勐宝小象》等作品。2021年,散文集《好想长成一棵树》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。
“太阳鸟”编织的“小野花的梦”
约取一处花香,静观百花齐放。挖一瓢江水,浇灌更多的“金种子”。
《小野花的梦》共分八篇,每篇有不等的章节。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写起,用“一根青藤的记忆”,串起了怒江大峡谷,独龙江两岸、勐巴拉娜西——西双版纳小野花的梦,描绘出伴随朵儿成长的朵儿的峡谷风貌、边寨童趣、乡村花语、森林传奇、指尖上的精灵、大森林的小卫士,一连串的感情真挚、绘声绘色的绿色童话。
怒水滔滔,一根钢丝溜索,撕开了一幅幅优美的怒江画卷,花香袭人,一个会“飞”的孩子,像鸟儿扑扇翅膀一样,向我们飞来。湘女老师也在阿江的鼓励下,“刹那间变成了一只飞越怒江的大鸟”,实现了她这只“太阳鸟”的真实飞翔梦。百灵鸟阿妞,为湘女老师的到来欢呼,唱起了傈僳族民歌,“大峡谷如一架巨大的管风琴”,和着清泉、山风、江涛、激流,为阿妞伴奏。湘女老师也高兴地唱起了《半个月亮爬上来》,不知不觉看到了石月亮,就去月亮部落走走,在妮娜的带领下,观瀑布、过藤网桥,走进石片房,造访了她的奶奶——独龙族纹面女。
千脚小楼木匣子里走出来的那个红衣白裙的傈僳族小姑娘,“小得像一朵直接从地里开出来的花。”她的“目光如水一样纯净”,震慑了日本摄影师清水“摘了花,想要果;摘了果,想挖根……有一种贪婪在他心里一点一点膨胀,使他恨不得长出一千只手,带上一千只大口袋,把高黎贡山背走。”的贪欲,朵儿全家人用淳朴的爱,平复了清水的心,最终清水只拍摄了影像,把花香,一草一木,留在了“朵儿的峡谷”。
这篇故事,用反衬的手法,把人物心理活动写得淋漓尽致,语言诙谐幽默,仿佛一草一木,如刀似箭,直击清水肮脏的内心世界,小小的朵儿的歌声,又仿佛春风化雨,唤醒了清水,让他无地自容,朵儿的爸爸、妈妈、奶奶,更是用行动,感召了清水,最后除了拍摄的影像,他没有带走这里的一片树叶或花瓣。
象牙芒果、鸡玛木芒果、涩水芒果、甜水芒果、霜花芒果、白露芒果、糯香芒果、松枝芒果,不同的芒果,吃法都不一样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品尝到这么多芒果,芒果过敏体质的人,只有把目光粘在芒果,流口水的份。
“花儿朵朵——”
“花儿朵朵——”
花腰雀唤醒了玉荷花,是孩子们的精心培育,才有来年的玉荷花的一树花开,宛如一幅幅工笔画。
湘女老师的笔尖,也仿佛水碓一样,滴水穿石,只有不停地写,才能流淌出可以伴随山子爷爷入睡的水碓声一样的古朴歌谣、精彩散文、天真童话,写出“太阳鸟”播种出的金灿灿的金稻穗舂出的米粒。在她欢快的笔触下,还有一只只活蹦乱跳的“小金鹿”。
黄饭花、苦刺花、马蹄香香花这些作品的背后,却是古诗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真实写照。这些都是生长在城市里的小朋友们,根本无法想象出来的生活场景。湘女老师的这本著作《小野花的梦》,同样是一粒粒“金种子”,可以播种在不同地域的土壤里,也一定会悄然萌芽,破土开花,成长结果。
在云南这个“菌子王国”,那些可食用或不可食用的“红伞伞、白杆杆”,童话世界里的“小矮人”——蘑菇家族,是湘女老师笔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就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,居然猜了半天,也没有猜出湘女老师写的“妖怪的牙齿”究竟是什么菌,当谜底揭晓,是“干巴菌”时,差点没让我笑得满地找牙。还有背箩里的老虎,看得我毛骨悚然,原来是我不认识的“虎掌菌”。没想到,真的没想到,我认识26年的湘女老师,居然还有这样诙谐、幽默的一面,也会用这些蘑菇小矮人来“吓唬人”。
读者可从她的文章里,读到锤炼语言的重要性,“天上的云变得又厚又重,像一只只鼓鼓囊囊的大包袱。包袱皮儿一散,掉出来的全是雨。”
“菌子们也忙碌起来。它们充分调动菌类的智慧,共同应对人类的‘肆虐’。”
森林传奇里小鼷鹿的小獠牙,狠狠地钉在了猎人的手臂上,在这场以弱胜强的战斗结束之后,湘女老师给读者,上的是一堂自然保护课,人文关怀课,孩子们却担心,失去獠牙的雄鼷鹿,今后怎么保护它的妻儿。大头鱼,也叫香香鱼,特别爱干净,它的水域也不容侵犯。它智斗猎人的场面,令人捧腹大笑。还有被誉为“钟情鸟”的犀鸟,一家人患难与共的感人场景,让我们体会了千里送犀鸟毛,礼轻人意重,跨越种族的互相关爱,真可谓“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
这个章节的作品,展示的是拥有尖牙利爪、铜头铁啼,能飞善跑的动物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——怕人类。穿山甲、小羚羊,这些原本是猎人的猎物,都活蹦乱跳地呈现在读者眼前,也逃脱、消失于猎人的视野。最终猎人从一只被自己养大的小熊狸那里,体会到了“父爱”,找到了“家”的温暖,扔掉的猎枪,开荒种地、围院建房、养鸡养鸭、娶妻生子,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,迈向新生活的开始。
充分展现了“太阳鸟”作家的担当精神,高度责任心,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悲悯情怀,家园情怀。认识湘女老师的人或者读过她的作品的人,都能从她的身上,感受到她的这份温暖与大爱。
乡村雨后的仲夏夜,喧闹美丽。小雨点在湘女老师的手指尖上施了魔法,读者也就听到了一片蛙声,嗅到了大黑蜂的蜜香,看到了马蚊子阴险的嘴脸,顺着湘女老师的指尖,抬头仰望星空,星河万里,天马行空。
大森林里也有人类惧怕、痛恨的小卫士,嗜血家族:旱蚂蟥、马鹿虱、花苍蝇、马蚊子、鬼面甲、黄香蜂、斑毛狗,让人类不敢到大森林里胡作非为。湘女老师的笔触,就像放大镜一样,观察细微,描写准确,因为没有人愿意,多看一眼这些令人嗤之以鼻的吸血虫,避而不及。但仔细想想,他们恰恰从某些方面,也体现出生物的多样性。
这是一本绿色的童话,那根青藤的触角,随湘女老师的笔,伸到了勐巴拉娜西——西双版纳,诠释了“顽强的生存方式、惊人的竞争意识和神奇的生命密码”。一棵倒长的树不想死,就得改变生长的方向,一粒草籽的命运,都可以开出《小野花的梦》。
原来从怒江大峡谷、独龙江,一路寻来,我们千里迢迢找寻的《小野花的梦》,竟然是幽暗的勐巴拉娜西大森林里的“一缕阳光”!“有一朵小野花也渴望得到一缕珍贵的阳光。”“它做了一个灿烂的梦,梦里全是金亮亮的阳光,它甚至看到了太阳,太阳像朵巨大的金色花朵,开放在湛蓝的天空中。而它那些苍白的小花瓣,在阳光下变得又圆又大,镶着一道耀眼的金边。”读到这里,我仿佛就是这朵一直渴望阳光的“小野花”,我哽咽了,不禁潸然泪下。小野花突然惊醒了,“在月光的亲吻下,小野花成了夜晚开放的花,还有了一个迷人的名字,叫月亮花。”
这些奇思妙想,自然景观,被湘女老师用一根青藤,巧妙地扭转,自然地衔接在一起,既独立成篇,又串成了《小野花的梦》。香树是青藤的家,哪怕跋山涉水、扑向悬崖,它也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的路,同时,家,又是这本书的纽扣,亦如点缀此书的“小野花”,许多故事都是围绕家展开去写的,环环相扣,形态各异的“小野花”,不同生物的家园,是构成地球家园独特、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“金种子”如何结出“金果实”
云南“太阳鸟”作家群,在20世纪80年代就很有名了。
2000年后,云南“太阳鸟”作家群因老作家去世,有的作家转行的变化,进入了一个缓和期。
湘女老师认为:“生活对一个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”从小跟着父亲不停搬家的童年生活,也养成了她细心观察的优良品质。
2002年,“太阳鸟”湘女老师携着她的散文《竹娃娃》飞出了大山,当《儿童文学》的头条“文学佳作”栏目上发表了《竹娃娃》后,吴然老师很激动,他觉得这是太阳鸟重新振翅的信号,包含着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预言,那就是要放飞一群太阳鸟,让云南的儿童文学,走出云南,重新引起外界的关注,重新得到更多的重视,重新闪耀出云南之光。他还给湘女老师写了一封信,大致意思是:你的散文将使儿童文学界惊喜的目光再次投向云南。一束阳光,照耀了湘女老师这朵清新脱俗的花儿,因为《儿童文学》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很权威的刊物,这就意味着她得到了外界的认可。
谈到文学创作,湘女老师说:“一个写作者最可贵的精神,就是‘坚持’,只有永远怀着对文学的虔诚与热爱,不离不弃,坚持下去,才能做好自己喜欢的事。”“当你把人的生命和树的生命放在一起来看时,你会觉得它只是生命形态不一样,但整个生命过程是一样的,他就是从萌芽开始,从一粒种子开始,然后慢慢成长、成熟、壮大。”
云南是动物王国,植物王国,加上少数民族众多的独特地域性,为云南“太阳鸟”作家群,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,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,可以让儿童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,每个生命之间的息息相关的链接。
2025年,当我看到去参加用童声与文字走近母亲湖“高原大海——滇池”儿童文学分享会的“课本爷爷”吴然、湘女两位老师并排而坐,侃侃而谈的场景,也被他们几十年来坚持创作、提携后辈的精神所感动。他们是高原上的两颗璀璨明珠,用他们的光和热,照耀着每一朵《小野花的梦》,温暖着每一只“太阳鸟”作家群里的小鸟,指点、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,振臂高飞!
作者简介
毛秋实,女,白族。1998年,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。长期从事报刊记者、美编、编辑工作。
1991年至今,在《云南日报》《春城晚报》《云南公安报》《边疆文学·文艺评论》《文摘周刊》《社会主义论坛》《民族音乐》《影响力》《云南法制报》《云南经济日报》《云南政协报》《都市时报》《云南老年报》等多家省级报刊上,发表诗歌、散文、评论、插图设计、美编专论等各类作品280余件。
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云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,云南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、副秘书长,昆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,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