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大在今日(慕文俊)
发布时间:2015-11-26 11:39
信息来源:春城文艺网

联大在今日  

慕文俊 

    回想起昔日的清华园,北平的图书馆,及那有暖气的灯光辉耀的宿舍,那又是何等舒适!比起现在的草房油灯,我们也不知要有何感想?虽然如此,然而这文化城中流落出外的乞儿,带着他们的门徒,在这名为四季如春的昆明也业已停留了二年余了!  

    经过了二年的光景,总算有了点头绪,但因三个学校之合并,同时学生加多,分子也格外复杂,因而统制方面,自然不免有点困难.,良莠不齐,于是乎预备喝的水锅里,有时也发现洗脸盆在搅乱,虽然就在旁边有“希个人自重”的大条子贴着,也是视若无睹的。至于偷窃之事,更是屡见不鲜,把书放在窗台上,小便归来,便已逃之夭夭!全校三千多人,而又何处寻找?就在今年刚开学的时候,有一位同学的整个皮箱都被运走,虽然门口都有校警雄赳赳的站着,但那大概是专为了给“视察者”或大教授们敬礼的!

    校舍一部分是租的,一部分是自己新盖的,共分作五六处,每处相隔总有半里地之遥。在这里上第一班,在那里上第二班,仅仅十分钟的工夫,有时你得走很多路。其实只走这点路也没什么,可厌的是还得快跑。刚来到联大——或对联大情形不稔熟的人,每每于钟声响后,所看到的满院奔跑中的男男女女,而感觉到奇异!他们的跑,既非警报,又非火灾,说穿了很可笑,其实是去抢座位的。因为目下联大学生之多,每班总有四五十人,桌椅设备又不周,去晚了,不但须站在后面,而且有时还得没有椅子! 既然看不见黑板,又得罚站!受了求知欲与求舒适的驱使,于是你也跑,我也跑;男的也跑,女的也跑,有时上午四班,在四个地方,跑完之后,真个精疲力尽呢!

    不但是抢座位如此,早晨的洗脸水也如此,二个大木桶,里面盛着热水,又怎能使每个人都得到一盆?想要用热水,那你就得快,快就得跑。只要起床号一吹,马上便满院子跑步声及脸盆与牙缸的碰撞声交响着,慢慢你也想早,我也想早,未吹起床号前,便有许多人在洗他们的脸了。目下规定六点起床,在冬天,天也不过才亮,再稍早一点,天还漆黑呢。然而为了不至于用冷水起见,也只有如此而已。

    但严格说起来,起来早了,不但可得热洗脸水,并且还可早吃稀饭。因为人多,而盛稀饭只是二三个木桶,大家一起去取,是那样的拥挤——真不弱于银行的挤兑!而且有时翻了碗,整个稀饭便会倾在你身上。若是想舒闲,就得早!至于平常来讲,凡是联大学生,哪一个人的衣服上又没有稀饭遗迹呢!这也是一种特殊生活的标志吧!

    为了目下是在流亡中,所以学校设备根本谈不到。宿舍是草屋,要点灯得你自己买蜡烛。然而一毛钱一支,最多可用一钟头,未免所费不赀;而且洋火也要一毛一盒!其实就是有了灯,宿舍里也没有桌子(教室里同样的也没有灯),惟一的自修室,就是图书馆,还相当的大,可容三四百人,有桌,有椅,还有煤气灯。好固然好,就是有点僧多粥少。规定每晚七点开门,但六点钟就有人鹄立在门口了。在将近七点的时候,又哪一天不是有五六百人在拥挤着呢?在前面的人为了抢好座位——灯光线好一点,在后面的人为了抢椅子,光线便不得顾及了。设若开门稍晚一点,马上便吵嚷,敲打门窗。为了避免这种事情,图书馆里办事人员,总是把钟弄慢些,这也是一种机变适应!至于开门后的情形,想像一下也就可以了,不过还不至于挤死人而已。

    座位得抢,洗脸水得抢,稀饭得抢,自修室也得抢。抢,抢,抢,于是乎小团体便愈来愈团结,不是旧日的同学或同乡,那便是仇家。只要与我有一点利益,你便急死我也不会关心的——也就是这一种特殊环境,所形成的一种恶果!

    由各方面聚集起来的人们,个性不同,言语不同,同时经济状况也有显著不同。固然有一部分是穷苦的,但并不足以代表大多数。所以虽然一方面有“我们要念书,我们也要吃饭,我们不愿饿死”的粉笔标语,在各教室的墙上写着;同时也有奇装艳服的少爷小姐们,在挥霍着——尤其是广东口音的人。一个刚来到昆明的生客,看到了这些少爷小姐们的服装,听到了这些少爷小姐们口中所唱的“何日君再来”或“小鸟依人”的歌调,真以为是置身于上海或香港,而做梦也不会想到是在这古色古香的半开化的昆明的!这种同时表现着二个不同的世纪,尤其当一个红唇烫发高跟的女郎,与一刚由山上下来的半开化的倮族土人,用头顶着他的商品,在一条路上进行的时候,这也是由于抗战而形成的奇观吧!

    既然有着这么些少爷小姐,自然须有供给他们挥霍的地方,于是乎凤翥街便应运而生。据说在联大未搬来之前,这里根本不是一条街,然而现在竟成了一个小市场,杂货店、小吃饭馆、青菜商,十全得很。每天总是很多人在拥挤着——当然学生要占多数!火烧铺买卖太好了,因为在这里正式吃一顿至少要一元钱;而零买几个火烧吃呢,虽然一毛钱一个,总是消费较省的。每天饭后来上几个,也满够过瘾的了。

    在这条路上,并有一包子铺,专卖天津蒸包、水饺,虽然相当贵——蒸包要五分,水饺也要三分一个,然而仍是门庭若市。每天落日之后,蒸笼热气常是很高很高的冒出,同时散布着芳香的气氛,令人馋涎欲滴,不自由的便走进去了。尤其是华北人,在这遥远的异域竟能尝到家乡的故味,又怎好不吃几顿呢?据说这是某大教授的副业——在外面的人,听了此消息,或许要觉得出奇。然而在昆明,大学教授合股做买卖,已是平淡如家常便饭。在市中心区,正义路一带,有好几个食品店与书店,是这样经营起来的。就在凤翥街上,就还有一家最清洁文雅贵族化的茶馆,也是教授们的资本哩!

    提到茶馆,事情更多了。因为自修室的不足,点洋烛又太贵,所有凤翥街的茶馆,实际上都已变成了联大同学的自修处了。本来一毛一支蜡烛,最多只好用一个钟头,而坐茶馆呢—— 按联大同学术语所谓“泡”一下呢?只要五分钱就够了(这还是吃茶,若吃开水,只要三分)。既省得到图书馆去挤,而光线又好得多——因为是电灯。如果再求写意,买上五分钱瓜子,或花生吃着,恐怕也就是目下在昆明最使人安乐的事了吧!所以每天晚上,茶馆里总是联大同学在占据着——关于这个,又有一名词,叫 “开矿”,意即往书本里钻也。

    同学们是写意了,反之却苦了茶馆的掌柜的,又得灯,又得木炭;每个茶馆也不过有十几个座位。若是联大学生去了,一坐就是几个钟头!一晚上,至多卖六七毛钱,又怎得不赔本?所以有一部分掌柜,已露出积极拒绝态度;另有一部分虽然不张口,却将灯光弄得暗暗的,取消极抵抗的趋势。虽然如此,但用布阻水仍是要被渗透的。联大同学太多了,你不去,我去,所以在黑暗之神伸出了他的魔手后,还是有夹着书,口里哼着歌调的人,在茶馆门口进进出出。

    近日贷金又将发下来了,虽然经过了很严格的审查,但非丝袜不穿、非美国粉不搽的小姐们,与头上滑倒苍蝇、身上洒上香水的少爷们,仍是有幸运得到的。那样,消费力当又见增加,凤翥街也许就要更加兴旺起来了!

    联大是以前清华、北大、南开的组合,这三个学校本是五四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,所以不但作文必须白话,其他方面处处都仍表现着旧日精神。五四当然要开会,“一·二九”纪念还要扩大举行!各种壁报都很茂盛的滋长,像沙漠中的沃土,来点缀这落凉的昆明。尤其文学院的壁报,有着沈从文与朱自清二先生的扶育,更是黑暗中灿烂的光芒,异军突起。此外还有些壁报发展到社会中去。在昆明的城门上,是常贴有联大同学的启蒙乡民的文章的。

    每一份壁报,都有一团体支持着,这是必然的因素。有时这些团体联络起来,举行个时局讨论会,或者会来为难童及前方将士募捐的游艺会,都是非常有意义,而同时使同学们兴奋的事。至于同学们的小组织,如同乡会,同学会,各年级会,或者关于功课方面的生物学会,机航学会等等,真是举不胜举。每逢学期之始,各省同乡忙着开同乡欢迎会,各校同学忙着开校友迎新会,而各学系又开各学系的联欢会,所出布告,有文言,有白语,有韵文,有时还用骈体;所用字体颜色,也声光色电,各尽其能,热闹极了!不过唯一能吸收人的方法,却不在布告的好否,而着重于茶点之是否丰富,不然总会寥若晨星!流亡中的同学们,哪一个又不馋呢?

    联大现在唯一的特征,就是“名人讲演”了吧!既是三个著名大学合并起来的,好的教授自然地集中起来。平日差不多每礼拜总有一二教授讲演,如冯友兰、周炳琳等,都是同学们所非常熟悉的。若逢到纪念日,更如雨后春笋。这个虽然没有茶点,但到者仍甚多。可见虽然食欲是紧要的事,但求知欲的重要性却也不弱哩!

    伴随着“迎新会”、“讲演会”而来,充斥在布告牌上,除了校方布告外,就是同学们的“出让”或“征求”等私人广告了。为了物资的缺乏,书籍仪器的高涨,于是同学们有旧书便出让,要买书的便到同学处去买,同学与同学间形成了二人市场。也有同学为了缴饭费而出卖自己的物品的——无论其为个人必需与否,这实够可怜的了!这些布告的措辞,也都各尽其妙。并且有时出让的广告上,还写上还价的字样,譬如广告上写:“定价三元”,后面便会紧跟上“二元卖不卖”,真成了讨价还价的商人了。

    同学们既然太多,所以因疏忽而遗忘物件的人也非常多。居然也有一部分人于拾到物品之后,贴条子要人去领。但这不能白领,总得带点礼物,而礼物之多寡,也要视物品的价值而定。普通多半是花生半斤,或梨子几个;但也有须请吃饺子的。那样,招领的物品,总得十元以上的价值,如计算尺之类了。

    这种广告,也是在初开学时为最繁盛,因为由各地刚来的同学太多,所带的东西也太多。寄语上海的同学们,若考上要来的时候,不妨把你所有的钱都变成货物带来,书籍也好,衣服也好,总得有点必需性质。举个例:《申报》的最新地图,在上海也不过五元,在这里十元,地质系同学还要来抢着买!在上海国货公司的工服裤,只要五元,而在这里却要十五元。每年总有些同学发这种财。不过同类的物品可不要买的太多,否则在过海防的时候,被海关查出,还需要纳税的话,那便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!(慕文俊 )


| |